今年以来,资阳市雁江区祥符镇以破解乡村治理难题为导向,以村民自治为核心,在团碑村探索试点幸福驿站“1+3+5”治理模式,依托“微网格”治理,全面激活乡村治理“神经末梢”,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雁江区祥符镇“幸福驿站”启动仪式
编制一张网格 筑牢治理“基本盘”
健全治理体系
按照规模适度、全面覆盖的要求,以集中连片的社为单元划定片区网格,以每个社为单元划定微网格,构建“村总网格—片区网格—微网格”幸福驿站治理体系,延伸治理“触角”。建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集乡村舞台、儿童之家、农家书屋等功能于一体的村级服务阵地,让村民拥有家门口的“幸福空间”。
配强治理队伍
建立村党组织书记主抓、“两委”干部片区负责、社长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形成“1个总站长+4个片区站长+17个站长”的分级管理模式,统筹抓好驿站日常服务工作。积极发动在家党员和社会力量,整合资金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助力“幸福驿站”有钱办事、有人干事。
明确网格职责
坚持需求导向、便民导向,明确站长联系服务群众、民主法治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平安乡村建设等五方面工作职责,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把“被动等待上门”转变为“主动开门服务”。
健全三项机制 挥好治理“指挥棒”
统筹协调保运转
坚持“党委统领、部门参与、共建共治”理念,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副书记和相关驻镇部门负责人任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幸福驿站”重点任务落实。践行“条抓块统”治理模式,用好“双重”考核指挥棒,着力构建高效协同的治理格局。
服务考核促高效
深化站长聘用、管理、培养、激励制度,持续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热情。定期开展学习培训,反馈群众意见建议,改进服务质量;实行积分制管理,75分以下者动态调整解聘;年终评选表扬优秀站长,适当纳入村支“两委”后备干部队伍管理。
阳光晾晒强监督
聚焦村级“三务三资”,在“四议两公开”基础上创新实施“阳光晾晒”制度,按照“一述、两问、三评、四定”程序召开晾晒报告会,变“静态单向公开”为“动态多方互动”,走出一条“干部报告、村民质询、多维监督”的村级事务公示公开新路径。
开展五项行动 谱写治理“协奏曲”
生产生活“点单”服务
紧盯“一老一小”特殊群体,按照普惠、助老、助幼3个类别,确定代购、助耕、缴费、知识拓展、节庆活动等19项服务内容,采取村民点单、驿站接单、村监委督单方式开展服务。自今年3月启动以来,共开展代购代缴、农技服务、纠纷调解、送医挂号、节庆活动等各类服务项目42余次,累计服务500余人次。
环境整治人人参与
采取“驿站倡议、村民响应”模式,联合“主题党日+公益岗”双向发力,每季度聚焦村内主干道,辐射深入湾、沟、河、渠,全员参与村居环境面貌“提档升级”,变“各扫门前雪”为“共管瓦上霜”。今年以来,新增保洁公益性岗位10个,清理河道4公里,改造村公所公厕1处。
法润乡风齐树共沐
建立“一事一议”“四议两公开”驿站议事制度,教育引导干部群众支持配合驿站工作。整合法律顾问、乡贤能人、微网格长多元力量,组建驿站志愿普法工作队,开展“线上+线下”政策法律法规宣传14场次,接待法治咨询45人次,为村民提供零距离服务。
风俗民约自制同遵
共商村规民约,通过微网格采集、议事会商议、村民大会表决修订上墙,“规”出群众好习惯,“约”出文明新风尚。依托“二月二”、端午节、丰收节等传统节日,开展吃龙须、包粽子、农作物比拼、农事技能竞赛、“毕支书”直播带货等20余项节庆活动,共话和美乡村新图景。
平安乡村共治共享
统筹驿站网格力量,常态化开展治安巡逻、矛盾纠纷排查等,做到各类矛盾纠纷底子清、情况明。切实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充分利用退休党员干部、老支书、行业“土专家”本地威望和经验优势,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解决在村社。今年以来,共排查矛盾纠纷26起,调解成功率100%,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