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资阳市雁江区人民检察院获悉,该院“雁之翼”公益诉讼团队于2021年组建成立,“雁”既指雁江,又指鸿雁,翼为翅膀,取保护、守护之含义。“雁之翼”寓意“大雁凌空,守护和谐”,包含守护绿水青山、守护食药安全、守护美好家园、守护美丽雁江四大核心内涵。
“雁之翼”团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牢把握“公益”核心,以公益诉讼之笔绘美丽平安雁江新画卷。截至目前,“雁之翼”公益诉讼团队共办理刑事案件57件,公益诉讼案件327件,其中行政公益诉讼216件,民事公益诉讼111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74件,发出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1件;提起行政公益诉讼3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44件,移送资阳市人民检察院提起民事公益诉讼7件。2件案件被四川省人民检察院部门评为典型案例,7件案件被市检察院评为典型案例。团队1名干警被省检察院表彰为“优秀个人”,1名干警荣获“四川省检察机关公益诉讼业务能手”称号,被市院荣记“集体三等功”2次。
讲政治践行检察为民
“雁之翼”公益诉讼检察团队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一是锚定战略部署。聚焦生态文明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围绕成资同城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绿色资阳、长寿之乡、美丽怡然雁江战略,找准检察公益诉讼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科学谋划检察公益诉讼工作发展思路,以高质效履职服务雁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雁江打造“临空经济、门户枢纽、长寿之乡”三张城市名片,服务保障“三化联动”发展战略。二是紧盯百姓生活。聚焦沱江流域水质污染,严厉打击污水直排等违法犯罪,以监督促监管,协同守护好雁江青山绿水。聚焦食品安全隐患,加强与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沟通,围绕老百姓的“菜篮子”“药箱子”开展专项监督,对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等犯罪依法批准逮捕、提起公诉,全力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敢担当能动履职守护公益
团队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做实人民群众可感受、能体验、得实惠的检察为民。一是守护沱江生态;坚持以办案为中心,针对违法划拨土地、非法占用耕地、河滩地非法开垦违规种植的问题,对2个行政机关未依法全面履职提起3起行政公益诉讼。针对沱江流域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问题,主动开展沱江流域水质监测和沿江污染源排查,推动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定期联合巡河机制,取缔5个入河排污口,新建沱江沿岸污水管网3.2公里、清污6千余方。联合区法院、区农业农村局建立了资阳首个生态修复基地——资阳市雁江区渔业生态司法修复基地,联合相关机关开展增殖放流活动6次,累积增殖放流鱼苗66.4万尾,筑牢沱江流域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法治屏障。二是保障食药安全。针对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充分发挥“刑事检察+公益诉讼检察”一体履职模式,注重侦检协作,跨省市全链条打击犯罪活动,高质效办好每一起涉食药安全公益诉讼案件。成立食品药品环境资源检察官办案组以来,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审查逮捕案件8件16人,一审公诉案件19件32人,其中跨省市5件14人,涉案金额2000多万元。积极响应高检院“保障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专项监督活动,督促职能部门全面清理整顿城区11个农贸市场、清理27家生猪屠宰企业。在食品药品安全民事公益诉讼中,积极探索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制度,切实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三是促进履职尽责。聚焦国有财产保护,督促相关职能部门收回违规领取的养老金、低保金、公租房租金、复垦保证金和漏缴耕地占用税款、创业补贴等1300多万元,守护国家的钱袋子。四是保护个人信息。聚焦个人信息安全,针对教职人员违规泄露学生信息,以及校外培训机构非法收集购买学生信息问题,雁江区检察院在对违法犯罪人员进行刑事打击的同时发挥行政公益诉讼职能,通过公开宣告送达诉前检察建议,督促教育行政机关依法履职,对辖区内132所学校开展了学生信息保密督查,对264名学籍管理人员开展了违法记录查询,对3所学校教职人员进行了问责,并健全了学籍管理制度,切实保护学生信息安全。同时重点围绕银行、通讯、装饰行业非法买卖个人信息问题开展专项监督,通过“行政公益诉讼+民事公益诉讼”协同发力,切实筑牢个人信息安全防火墙。
善协作凝聚合力实现共赢
建立协作机制7项,推动构建精准化打击、多元化监督、专业化办案、社会化治理、法治化服务相结合的全方位公益诉讼工作格局。一是跨区域协作,携手金堂县、简阳市、乐至县检察院建立《阳化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机制》;联合简阳市检察院建立《老鹰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公益诉讼检察跨区域协作机制》。二是辖区内协作,与区法院、区农业农村局会签《关于建立沱江流域(资阳雁江段)渔业资源保护工作协作机制的意见》;与区妇联签订《关于建立妇女权益保障公益诉讼协助机制的意见》;与区林长制办公室会签雁江区建立“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的实施方案。一系列协作机制进一步凝聚合力,提高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办案能力和水平,更好实现惩治犯罪与修复生态、纠正违法与源头治理、维护公益与促进发展相统一。
勇开拓创新探索雁江模式
一是创新机制。积极探索实践“劳务代偿”替代性生态修复模式,破解生态修复难以执行困境,促使被告人切实履行生态损害赔偿责任,达到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目的,实现公益保护效果最大化。二是更新理念。自觉践行“数字赋能监督,监督服务治理”新理念,积极开展数字检察工作,探索数字检察模型创建和应用,推动办案方式由被动向主动、由个案向类案、由办理向治理转变,以“大数据”赋能检察监督提质增效。三是开发模型。主动研发服刑人员违规领取低保、妇女生育权益保障大数据模型,应用违规取用地下水、公租房管理等大数据模型开展公益诉讼专项监督行动,对16个行政机关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职。
(孔新宇 吴薪莹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吴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