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法官,我们找到被告了,快来!”寻常的一天清晨,雁江区人民法院临空经济区法庭的陈苓丽法官被一通电话从睡梦中吵醒,紧急开上车就往施工现场去了。原来,陈法官最近承办了一批拖欠农民工劳务费的案子,但是被告一直躲避送达,导致案件陷入僵局。
在法院穷尽送达方式都找不到被告的情况下,该批案件理应进入公告程序。但进入公告程序,就意味着原告要预缴更多的诉讼费、公告费,这对于经济原本就不宽裕的农民工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公告案子需要公告期满才能开庭,但原告们希望尽快处理好这个案件,以便外出务工;此外,找不到被告,有些模棱两可的案件事实就需要原告举证,但原告作为农民工,收集和保存证据的能力都有限。
追寻之路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这些工人的合法权益,陈法官决定暂缓公告。但是被告的户籍地与现住址均未找到人,茫茫人海,应该去哪里寻找?陈法官决定,一方面,通过类案检索,查询所有可能与被告有联系的人,并向其询问被告的下落。另一方面,鼓励原告方工人们多向其他工友打听,探寻被告是否有可能在哪个工地。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方调查了解,陈法官和工人们终于打听到了被告可能在雁江镇新堰村某工地工作的消息,这才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陈法官以最快速度赶到施工现场后,看到原告方工人们将被告团团围住,场面一度呈剑拔弩张之势,为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陈法官赶紧劝阻,把被告周某喊到一旁单独沟通。面对陈法官的到来,周某起初态度抵触,但随着法官的耐心讲解和通俗易懂的法律分析,被告周某敞开了心扉诉说了自己的困难,情绪也逐渐冷静下来,表示愿意在核对账目后调解还款。
成功调解
在陈法官的陪同和监督下,原告方工人们以及被告周某都回家将家中劳务资料抱到了法庭来。本案做工时间长,资料不规范,账目混乱,各方对金额存在分歧。但经过法官耐心的询问、引导和逐笔清理,原告方工人们和被告周某终于将账目金额核对清楚,并达成了调解协议。
此次案件的成功解决,充分体现了雁江区法院法官在办理案件中的司法能动性和高度责任感。通过陈法官的不懈努力和耐心调解,既保障了工人的合法权益,也促使被告及时履行了法律规定的义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下一步,雁江区法院将继续立足审判职能,把关系人民群众的每一个案件当成大事来办,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每一案件,用实际行动诠释“司法为民”的内涵和真谛,切实解决当事人急难愁盼的问题。
(陈苓丽 虞雁南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吴显云)